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10年第17期
编号:11935836
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临床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0年6月15日 宋月花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(1379KB,2页)。

    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,严重者可造成失血性休克,甚至导致产妇的死亡。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产后出血占首位[1]。笔者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分娩并发产后出血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。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住院分娩7580例,产后出血185例,发生率2.44%(其中阴道分娩31例,剖宫产154例);年龄16~43岁,平均(27.02±2.35)岁;孕周35~42周,平均39.01±1.50周。初产妇98例,占52.97%;经产妇87例,占47.03%;有人工流产、引产史者136例,占73.51%。

    1.2 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>500 ml[2]。

    1.3 方法 测量产后出血主要用容积法及称重法进行判断。①阴道分娩:胎儿娩出后,立即置弯盘于产妇臀下至产后2 h取出,直接测量弯盘中的血量;以称重法计算血染纱布及血染产单上的血量(将使用前后纱布及产单的重量除以1.05得出血液量;回病房后至产后24 h以会阴垫集血,再用称重法计算血量,然后计算出血量的总和即为产后24 h的出血量;②剖宫产者由医生在手术中测量出血量:子宫壁切开后先吸尽羊水弃之,再负压瓶集血,余出血量测定同阴道分娩。

    1.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2检验,以P<0.05为有显著性差异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1 产后出血的原因 宫缩乏力114例,占61.62%;胎盘因素60例,占32.43%;软产道裂伤7例,占3.78%;凝血功能障碍4例,占2.16%。

    2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1379KB,2页)